找到相关内容6537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试论《牟子理惑论》中的三教关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论证佛教与传统儒、道在思想尤其是社会教化、功用等方面的一致性。   首先,对佛陀的认识。《理惑论》揭示佛的印象,力争佛陀与中国的三皇五帝和道家“圣人”、“真人”并无不同。第一,以儒家观点看佛:“佛者,謚号也。犹名三皇神,五帝圣也。”以佛陀与儒家推崇的圣人相比。第二,用道家、神仙家语言来描摹佛陀:“云佛有三十二种相,八十种好”、“身长”、“金光”等,延续了佛教初传时神化的描绘。而“佛乃道德之元祖...

    范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5373185048.html
  • 浅论《女论语》中的佛教色彩

      摘 要:《女论语》在中国传统女训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从内容到形式,均受到佛教较大影响,带有较浓厚的佛教色彩。由此,不仅促进了女训思想的拓展和实用,而且使以儒家女性道德观为核心的女训在唐代及以后的中国社会中、下层中得以广泛普及。  关键词:《女论语》;宋若昭;儒家思想;佛教色彩  中图分类号:B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176(2006)02—012—06  众所周知,传统中国...

    崔 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40842476.html
  • 论明代佛教孝道观

    中国化”至明代,历经糅杂中国文化的元素后,其质的与相貌蜕变的程度。  关键词:佛教 中国化 儒家 孝道 伦理 《目连救母劝善戏文》  一 、前言  有关中国佛教孝道观,是一个复杂的议题。...基本的认知,才能明了佛教孝道观为应机说法而“中国化”的来龙去脉。  (一)中国孝道观  主要指儒家孝道观。儒家积极人世,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其道德伦理的核心即是孝道。儒家孝道贯穿家庭与国家,不仅影响...

    王月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84566097.html
  • 论明代佛教孝道观──以《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为例

    中国文化的元素后,其质的与相貌蜕变的程度。  关键词:佛教 中国化 儒家 孝道 伦理 《目连救母劝善戏文》  一、 前言   有关中国佛教孝道观,是一个复杂的议题。原因在于中国佛教原属于外来的印度文化...一基本的认知,才能明了佛教孝道观为应机说法而“中国化”的来龙去脉。  (一)中国孝道观   主要指儒家孝道观。儒家积极入世,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其道德伦理的核心即是孝道。儒家孝道贯穿家庭与国家,不仅...

    王月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2152924.html
  • 王夫之援佛、道入儒思想评述

    历史性的总结和创造性的贡献。在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深刻认识中,他总结和批判了宋明理学的理论学说,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优秀传统,建立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王夫之出人佛道,吐纳百家;而又不违背其儒家的坚定立场,这反映出其思想的包容性和原则性的统一。这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持久的历史连续性和儒家文化所强调的“和而不同”的原则是分不开的。  一、援佛入儒  王夫之生于明末清初的动乱年代。为了反抗清...

    谢路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43568352.html
  • 佛教伦理中国化的方式与特色

    主义国家,在人伦上盛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突出嫡庶之分和长幼之序为特征的宗法制度。与这种封建社会相适应,儒家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纲常名教,忠孝节义等道德规范,就成为社会的伦理准则和伦理德目。印度佛教伦理反映了印度社会的人际关系,又以超越现实社会、追求精神解脱为目的。这种思想传入中国后,成为对儒家伦理观念传统文化思想、民族心理和民风俗的巨大挑战,形成中国和印度、世俗和宗教的两种伦理道德...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1851028.html
  • 西方人心目中的“孔圣人”

    这些传教士来中国的目的是传教,但是到了中国以后,他们为儒家思想所吸引,花费了大量心血向西方世界翻译介绍儒家思想。理雅各(JamesLegge)就是典型的一例。他穷几十年之心血翻译四书五经。   孔子...西方的儒家研究成果主要出在天主教传教事业发达的国家,如意大利、法国。这时的研究在文献学方面已经达到一定水平。除教会外,法兰西学院是最著名的研究机构。19世纪后,这些国家在近代工业化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

    香港《镜报》

    |孔子|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9/1706485802.html
  • 心性论--佛教哲学与中国固有哲学的主要契合点

    哲学的中心关怀和根本宗旨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教人如何做人。儒家历来津津乐道如何成为君子﹑贤人﹑圣人﹐道家热衷于追求成为神人﹑至人﹑真人。儒家强调成就社会关怀与道德义务的境界﹐道家则注重内心宁静和平...发现了﹐而且后来在思想的沟通上也越来越深入。在佛教传入初期﹐儒教著作《理惑论》就从追求理想人格的角度﹐强调佛与儒道的一致﹐后来东晋时的慧远等人则从佛教与儒家的伦理纲常和社会作用着眼﹐肯定两者的共同之处...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92038954.html
  • 佛教与中国文化融合后的产果

    事、体、用、心、性”等一系列佛教哲学的基本范畴,作了系统的阐述,而这些范畴后来成为宋明理学的基本论题,开启了程朱陆王整个理学思潮的先声。另一方面是儒家的装扮,宋明学者,大都是“儒表佛里”,披着儒家的...,就是佛学特别是禅学与儒家在中国文化内区核层融合的结果。  第二、产生了全真道教,详见下述。  第三、产生了“三教合一”(或“三家合一”)的新思潮和新文化。佛教和平传入中国,对儒道两家,总的说来是摄取...

    吴年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01861436.html
  • 心性论----佛教哲学与中国固有哲学的主要契合点

    儒家历来津津乐道如何成为君子、贤人、圣人,道家热衷於追求成为神人、至人、真人。儒家强调成就社会关怀与道德义务的境界,道家则注重内心宁静和平与超越自我的境界,二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具体内容虽有...儒教著作《理惑论》就从追求理想人格的角度,强调佛与儒道的一致,後来东晋时的慧远等人则从佛教与儒家的伦理纲常和社会作用著眼,肯定两者的共同之处。宋代以来的佛教学者更直接从理想人格和伦理道德的理论基础即...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3173447.html